欢迎访问菏泽学院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
学院概况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正文

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简介

2024年01月05日 09:05  点击:[]

 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于2017年7月由原来的文学与传播系、社会科学系历史学专业整合组建而成,是菏泽学院历史最为久远、积淀最为深厚的传统强院。多年来,我院在人才培养、专业发展、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进取,创先争优,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学缘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70人(另有校内兼职教师4人),拥有教授12人,副教授21人,博士3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5人。有两位教师当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鉴定专家,多名教师先后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等奖励;五名教师入选菏泽市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十余人入选菏泽学院教学名师、菏泽学院学科带头人、菏泽学院中青年学术骨干、菏泽学院高层次人才5136工程,两人入选首届校级牡丹学者第一层次人才。

 学院现有文学、历史学两个一级学科,设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文物与博物馆5个本科专业和现代文秘专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和历史学均为校级一流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2023年5月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写作学”“古代文学”“中国近现代史”被评为菏泽学院重点学科。“文学概论”“写作”两门基础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文学概论”为山东省一流课程,另有4门课程为山东省社区教育精品课程,15门课程为校级思政示范课程。

 学院科研成绩突出,建有三个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五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其中水浒文化研究基地连续两次获批山东省人文社科基地,2021年12月省教育厅批准设置菏泽学院山东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2022年12月鲁西南区域文化传承与创新文科研究实验室获山东省高等学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名单,2024年9月“山东花卉(牡丹)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中心”入选山东省外事研究发展智库,建有山东省政府专项资金支持的“智能传播与数字文博创新实验室”。与中国外文局、菏泽市委宣传部共建“牡丹文化国际传播中心”,与菏泽市委宣传部共建“菏泽新闻传播学院”。近年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2023年获得山东省社科成果奖二等奖1项。

 

 学院教学资源丰富,已经建成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录音实验室、灯光实验室、虚拟演播室、创新创业空间五个标准化实验室,21个校外实习基地,与大众网、菏泽电视台等单位实现了行业对接,与3个企业开展了合作办学,近两年来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余项。

 

 

 学院学科竞赛成绩优异,在师范专业教学技能综合训练方面实力雄厚,参加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全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成绩突出,近三年获得一等奖4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4人;其他各类大赛成绩优异;三年来获批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项。

 学院社团活动成果突出,多次主办大型文化类活动,如传统文化节、经典咏流传等,现有十大校级社团,社团工作曾获得团中央、中宣部等五部委的表彰,连续11年受到团省委等部门的表彰。成立于1985年的“黄河浪文学社”,是学校历史最长的学生社团,在当地文学界有较大影响,培养了大量文学人才,2022年被山东团省委评为山东省高校活力社团。

 学院学生就业前景广阔,一次性就业率和考研率连年位居全校各专业前列,每年考研录取人数均占报考人数的50%以上。近3年有100多名学生考取了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等著名高校;同时,我院学生在选调生、公务员、教师编制等考试中年年取得优异的成绩。

 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风清气顺,各项工作成绩突出。曾获得“全国模范教工小家”“山东省优秀基层党组织”“菏泽学院优秀基层党组织”“菏泽市红旗团总支”等各类荣誉奖项。学生党支部为首批“山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通过验收,历史系教工党支部为校级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五星级党支部、2023年获批山东省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

                                      (数据更新截止2025年5月)

 

 

                                                                         

 

 

关闭

Copyright  版权所有:菏泽学院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