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让每位师范生都有机会成为有“创新”精神的教改推进者,3月17日,菏泽学院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历史系与菏泽市教育学会作为主办联合开展专题讲座。特邀山东省教学能手、教育部“一师一优课”获得者、牡丹区实验中学马晓琳老师于5号楼102开展《立足课标与学情,提升能力与素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建议》主题讲座。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历史系孙振民老师及历史系2020级全体学生参加本次讲座。
在讲座开始之前,先有三名同学进行试讲,试讲题目分别为《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试讲结束后,马晓琳老师先总结了三位同学的优点,随后对他们逐一点评。李梦晴同学在新课导入方面抓人眼球、声音铿锵有力,虽然只有短短十分钟但是内容丰富,但在对史料的掌握与运用不够充分仍需继续努力。张思雨同学比较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对讲授重难点把握较明确,但讲解稍显生硬,课程设计还需改进。姚梦洁同学整节课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内容完整、注重课堂互动,但在史料运用方面仍需改进。经过马老师的细心指导,三位同学都表示受益匪浅。
下午2时40分,讲座正式开始。马晓琳老师将自己从教多年的经验与思考提炼为几个方面。首先,马老师强调各位同学在将来踏入教学岗位后,要时刻注意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进行问题、活动设计要关注学科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随后,马老师提出了具体建议。第一点,在大单元教学方面,将单元主体渗透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并以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为例,提出在教学中要注意大单元教学,不能把每课作为孤立的个体讲授,在讲授时要有意识渗透单元主题。第二点,一节课应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灵魂,在多年的实践中马老师认为如果一节课有一个能够贯穿课堂的知识点或者小设计,会让学生记忆犹新。她举出的第一个案例是关于《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她将“路”作为灵魂主线,具体分为:荒漠坎途;丝路新途;世纪新途,这样巧妙地设计自然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第二个案例是《海峡两岸的交往》,她将整节课具体分为:两岸分离苦;坎坷回家路;盼统一宏图。第三点,导入部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导入是既能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奠定课堂良好的主基调。在这里马老师同样引用了自己设计的两个案例。第一个是《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她引用了蒙曼老师说过的一句话:“隋朝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瞬间灭亡,勃兴速亡,但魅力十足”。在让学生读完这句话后,她让学生回答隋朝的璀璨是什么,灭亡又是什么,以此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而在《唐朝的中外交流》中,她则是利用考古文物,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来回答问题。第四点,情景体验方面,马老师提出要以史料创设情景,引用了傅斯年先生的“一份史料一分货,十分史料十分货,没有史料不出货”,强调史料的重要性,并且告诉同学们教材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强调在课堂中要从有史料转变为用史料教学,也向同学们传授自己用史料教学的路径:有效地进行问题设计,在新课改大单元教学下提出整合性问题。最后马老师提出了在运用史料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史料应保真实可信、史料与教学重难点应紧密关联、史料长短要适宜、难易度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要慎用影视作品。
下午4时,整场讲座在意犹未尽下缓缓落下帷幕。经过此次讲座,同学们感受到了马晓琳老师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对历史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也使学院历史系学子对历史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提升了历史教学的能力与水平,为同学们早日站稳讲台,成长为一名专业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