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菏泽学院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2025招生简章

2025年06月26日 16:27  点击:[]


菏泽学院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简介

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是菏泽学院历史久远、积淀深厚的传统强院。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办学定位,秉承“修德、笃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按照学校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确定的“12359”发展思路,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坚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秉承“精神成人、专业成才”的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专业发展、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进取,创先争优,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



一、学院历史与概况


(一)学院历史

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发展历史悠久,办学成效显著。1949年开始办学,1958年开始招收专科,2004年学校建院升本后开始独立招生汉语言文学本科,2008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授予资格,2009年广播电视学招生,2011年广告学招生。2017年与历史专业合并成立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2023年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不断优化专业调整,2024年、2025年开始招生文物与博物馆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70人(另外校内兼职教师4人),拥有高级职称教师33人,教授12人,博士3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5人。有两位教师当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鉴定专家,多名教师先后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等奖励;五名教师入选菏泽市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十余人入选菏泽学院教学名师、菏泽学院学科带头人、菏泽学院中青年学术骨干、菏泽学院高层次人才5136工程,两人入选首届校级牡丹学者第一层次人才。学院以丰厚的地方文化资源为依托,拥有三个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五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文学概论》获批山东省一流课程。


          (二)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始建于1958年,2004年开始本科招生,是我校最早招生的两个本科专业之一。2023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本专业现有三个省级平台:“水浒文化研究基地”“鲁西南区域文化传承与创新文科实验室”“山东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拥有省级青年科研团队:“水浒文化传播与传承创新青年团队”;山东省本科一流课程:《文学概论》;本专业是我校首批“特色专业”,秉承“中流砥柱、文心雕龙”的中文系系训,遵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风与学风,为学校专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广告学专业

广告学建于2011年,同年开始本科招生,是学校重点学科暨硕士点培育学科“新闻与传播”学科的依托专业。拥有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乡村数字素养教育团队”,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山东花卉(牡丹)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中心”,与中国外文局、菏泽市委宣传部共建“牡丹文化国际传播中心”,与菏泽市委宣传部共建“菏泽新闻传播学院”、山东省政府专项资金支持的“智能传播与数字文博创新实验室”。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熟练掌握新闻传播策划、广告创意设计、媒介经营管理等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以灯光实验室、录音实验室和非线性编辑实验室为基地,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和交流学习的平台。毕业生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新闻宣传、广告策划等工作。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2024年秋季开始招生,培养具有历史学、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及相关自然学科等学科基础,适应提高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要求,能够从事文物调查、文物征集保管、文物保护研究、博物馆建设与展陈、考古研究等工作,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文博与考古应用人才。拥有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才团队”。两位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曾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两项。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基础扎实。和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开展专业共建考古基地。目前拥有相应的资料室、实验室与仪器设备,可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建设提供条件保障。通过与菏泽市文物研究院、菏泽市博物馆等职能部门进行深度合作,建立了资源共享、校地共建、人员双跨的协同机制,能够在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等核心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历史学类课程建设,构建深度融合的文博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平台。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熟悉网络与新媒体传播规律,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新媒体人才。毕业生可在传统媒体、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网络传播部门、网络传播公司、互联网等新媒体机构从事新闻采编、新媒体运营、新媒体传播、媒体设计与制作、数据分析与挖掘、内容生产等工作。秉承新文科理念,坚持“人文性+应用性+交叉性”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满足学生跨学科学习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带动能力,开设新媒体数据与实践、新媒体传播与实践、新媒体文化、新媒体技术、新媒体理论研究等主要方向课程。


现代文秘专业

现代文秘专业建于1994年,有30年的办学历史,本专业以学生“专升本”为培养目标的突破口,狠抓教学质量,设置了大学语文、高等数学等“专升本”专门课程,2025届现代文秘专业毕业生“专升本”率达到97.62%。同时本专业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突出特色和适用性,正为打造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而不断努力。


二、办学成绩


(一)科研成绩突出

水浒文化研究基地连续两次获批山东省人文社科基地。2021年12月,省教育厅批准设置菏泽学院山东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2022年12月,鲁西南区域文化传承与创新文科研究实验室获批为山东省高等学校文科实验室,2024年9月,获批山东省外事智库“山东花卉(牡丹)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中心”,2024年12月,获批“智能传播与数字文博创新实验室”。近年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个、省部级项目20余个,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2023年获得山东省社科成果奖二等奖1项。


(二)教学资源丰富

目前我院已经建成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录音实验室、灯光实验室、虚拟演播室、创新创业空间五个标准化实验室,21个校外实习基地,与省市级主流媒体实现行业对接,与企业开展合作办学,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余项。


(三)学科竞赛成绩优异

我院在专业技能综合训练方面实力雄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山东省学院杯广告创意大赛、省教育厅主办的师范生从业技能比赛中成绩突出。近三年获得一等奖4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4人。


(四)社团活动成果突出

我院多次主办大型传统文化类活动,如传统文化节、经典咏流传等,现有十大校级社团,社团工作曾获得团中央、中宣部等五部委的表彰,连续11年受到团省委等的表彰。成立于1985年的“黄河浪文学社”,培养了大量文学人才。黄河浪文学社入选省高校“活力社团”学术科技类TOP5榜。


(五)学生就业前景广阔

近三年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分别为82%、84%和87%。其中,高质量就业率较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质素的满意度好。考研升学方面:近3年有100多名学生考取了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南昌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在每年的国家、省级公务考试,我院学生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比如,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贾浩峰,在省公务员考试中,以笔试面试第一名的成绩,被郓城县公安局录用;2021级广告学专业学生张韵婧在省考中,被烟台莱州市乡镇机关录用。


三、招生计划


四、学院风采


 教学实践


       学术前沿


学生活动



咨询电话:15764034888

联系人:杨老师





关闭

Copyright  版权所有:菏泽学院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