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菏泽学院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建设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教学工作 >> 专业建设 >> 正文

青邱堌堆考古现场:菏泽学院文博学子与山大考古力量共探四千年文明密码

2025年10月16日 20:07  点击:[]

10月15日,在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负责人、2025级文博班班主任孙振民老师和历史系李秋华老师的带领下,将《田野考古》课堂直接开设在青邱堌堆三期考古发掘现场,让学子们沉浸式触摸历史的温度,切身感受考古一线。

青邱堌堆遗址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马岭岗镇寺西范村东,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现存覆斗形土台高7米,底部边长50米,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7米,涵盖龙山文化至清代中期完整序列。春秋时期曾为诸侯会盟地,遗址历史上曾建有青邱寺,为雕梁画栋的大型寺院建筑,清代“青邱烟柳”景观属曹州八景之一。

首先,山东大学考古学院副院长陈雪香教授对菏泽学院文博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讲解了发掘队伍的整体情况。之后,现场带队老师为师生们讲解了遗址的布局与考古进展,师生们认真聆听,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随后,在山东大学考古学实习学生的引领下,文博师生们有序进入遗址区域,仔细参观了遗址的各个探方,亲眼目睹了考古发掘现场工作。在其中一处考古探方中,通过清理出的遗迹现象,展现了从东周到明清时期的多层历史堆积。其中,汉代遗存表现为一座尚未发掘到底的墓葬,出土有绳纹、布纹汉砖及陶片;探方壁上还保留着河道泛滥积攒的淤泥与泥沙堆积形成的叠压,灰坑则以其填充物颜色多为灰色、黑灰色,与周围黄色、褐色的自然土层形成鲜明对比而被辨识;每经过一个探方,负责人就会为师生进行详细的介绍,随着讲解的不断深入,大家的目光落在探方壁上清晰的地层线,黑色的龙山文化层、夹杂陶片的商周堆积、覆盖其上的清代耕土,如同翻阅一部立体的史书。

在仔细参观完各个探方之后,青邱堌堆遗址的考古队伍与文博师生进行大合影。随后,文博学生分小组在各个探方内进行实践,通过探方内工作人员的具体示范与指导,学生们进行了手铲的使用,体验了刮面和画线。

此次青邱堌堆实践之行,既是菏泽学院文博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一课,也是山东大学考古力量助力地方人才培养的具体体现。从文献记载中的“青邱会盟”到考古发现的文明遗存,从课本上的抽象概念到手中的实物标本,学子们在田野中读懂了考古的意义,更坚定了文化传承的信念。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对考古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带队老师表示,希望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成为大家学习考古知识的第二课堂,激发他们对文博的兴趣,未来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

正如青邱堌堆的土层在岁月中不断积淀,文博人才的成长也需要实践的反复淬炼。这场跨越校际的考古之约,让年轻的目光穿透千年尘埃,在文明的寻根之旅中,种下守护文化遗产的种子。



关闭

Copyright  版权所有:菏泽学院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